據外媒報道,盡管有些人認為目前的形式可能過於複雜,但旨在解決與歐洲電池供應鏈相關問題的歐盟電池擬議法規受到了相關行業組織的歡迎。 歐盟委員會計劃製定一項強製性法規,其中包括使用可靠來源的電池生產材料,可回收材料的最低含量、性能、耐久性、標簽和碳足跡,以及製定和遵守的電池收集和回收目標。 擬議法規規定,投放到歐盟市場的電池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應該可持續、高性能、安全,包括使用在不侵犯人權的情況下獲得的生產材料以及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材料。
從2024年7月1日起,進入歐洲市場的工業和電動汽車電池的製造商和供應商必須提供碳足跡聲明。從2026年1月初開始,電池生產廠商必須按照碳強度性能類別對其產品進行標記,而最大碳足跡閾值將在2027年7月1日前出台。

不同類型的鋰離子電池
擬議法規規定,必須限製電池材料使用汞和鎘等有害物質。從2030年1月初起,對電池使用的鉛、鈷、鋰和鎳將有最低回收含量規定。從2035年開始,電池產品扣,鈷的含量定為12%,鉛為85%,鋰為4%,鎳為4%。今年9月,歐盟委員會首次將鋰添加到歐洲大陸需要確保供應的關鍵原材料清單中,該清單已經包括鎳和鈷。
工業界呼籲盡職調查和碳足跡規則
致力於構建可充電電池和鋰電池價值鏈的歐洲產業集團RECHARGE公司總裁PatrickdeMetz對歐盟框架內引入碳足跡和盡職調查措施的提議表示歡迎。法國電池製造商Saft公司的政府和環境事務總監DeMetz表示,其公司一直在倡導實現這一目標。 Metz說,“到目前為止,在這個全麵的框架中,顯然缺失了盡職調查和碳排放強度,這損害了歐洲相關生產廠商的利益。碳足跡和盡職調查措施不僅有可能阻止表現不佳的電池產品進入歐盟市場,而且有可能在實現歐盟氣候中和和可持續性目標的產品層麵提供幫助。” 歐盟為在歐洲建設的多個電池製造基地提供資助。而歐洲電池聯盟為瑞典Northvolt公司和法國Verkor公司等電池生產廠商計劃建設的電池工廠提供資金支持。 RECHARGE公司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自從歐洲電池聯盟於2017年成立以來,已經宣布在歐洲建設12個超級工廠的計劃。歐洲電池行業去年的投資達到600億歐元。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23年,該行業將創造約80萬個就業機會。 歐盟委員會的提案不僅旨在幫助歐盟實現其氣候目標並促進《歐洲綠色新政》,而且對建立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競爭性產業至關重要。這些指令可以提供的法律確定性將有助於加大在電池價值鏈中的投資,並刺激生產能力的增長。 RECHARGE總經理ClaudeChanson表示,這一提案代表了歐盟實施電池戰略行動計劃的下一個裏程碑。他指出,“這將使歐洲決策者處於獨特的位置,現在可以將歐盟對‘歐洲製造’的可持續、創新和競爭電池的願景轉化為一個有意義的立法框架,該框架將縮小現有立法中的差距,並能與國際廠商進行公平競爭。” 自從2006年頒布電池指令以來,歐盟對電池的政策基本上沒有改變,RECHARGE公司對這一指令轉變歐洲的監管框架表示歡迎。該公司聲稱,這是提高行業透明度和可預測性的第一步。但是,提議的許多新規則和措施可能會使利益相關者難以完全掌握,因為它們確實高度複雜。 RECHARGE警告說,歐盟委員會的提議可能存在過度監管行業的風險,希望不要過度監管快節奏的創新行業,例如電池或電動汽車。
RECHARGE公司總裁帕PatrickdeMetz說:“縮小與國際競爭的差距將取決於長期投資和一致的監管框架。”
來自:中國儲能網
|